| 网站首页| |招标公告| |采购公告| |资讯中心| |采购机构| |项目中心| |供应商库| |会员中心| |招标助手| |专家库 |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广告
信息搜索

河北省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www.chinabidding.org.cn) 第【7062】号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16日

所在地区: 河北
所属行业: 其它
项目内容:
 河北省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7年1月8日在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河北省财政厅厅长 高志立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异常尖锐的收支矛盾、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以及特大暴雨洪灾的重大考验,在省委的坚强领导和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河北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认真执行省人大常委会各项决议,积极拓展财政职能,破解资金瓶颈,深化财税改革,完善财政政策,优化资金配置,加强执行管理,主动加压、负重奋进,顽强拼搏、奋力攻坚,圆满完成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有力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般公共预算完成情况。全省收入2850.8亿元,占预算的100.6%,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7.6%。其中:税收收入1996.1亿元,占预算的94.6%,增长3.2%;非税收入854.7亿元,占预算的117.9%,增长19.6%(剔除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及一次性收入等不可比因素,可比增长9.8%)。全省支出6038亿元,占调整预算的96.3%,增长7.2%(剔除上年收回沉淀资金安排的支出等不可比因素,可比增长15.9%)。

  省级收入完成533.3亿元,占预算的107.7%,增长9.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17.4亿元,占预算的110.1%,增长18.3%;非税收入完成115.9亿元,占预算的99.9%,下降12.4%。支出完成826.7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5.2%(由于上年结转列入、中央下达专项补助和省对下专项补助等原因,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五次会议备案调整,下同),增长9.5%。

  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地方政府债券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市县上解收入、调入资金等2943.4亿元,收入总计3476.7亿元。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地方政府债券对下转贷支出、上解中央支出、对下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债券还本支出等2608.3亿元,支出总计3435亿元。收支相抵,省本级结转41.7亿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完成情况。全省收入1580亿元,占预算的116.2%,增长15.4%;支出完成1730.8亿元,占调整预算的84.2%,增长24.7%。

  省级收入完成194.9亿元,占预算的104.4%,增长6%;支出完成150.5亿元,占调整预算的93%,增长4.7%。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完成情况。全省收入10亿元,占预算的145.6%,下降43.5%(主要是2015年一次性收入较多);支出47.7亿元,占调整预算的92.1%,增长277.4%(主要是执行中中央下达转移支付36.3亿元,剔除这一因素,可比下降40.5%)。

  省级收入6.5亿元,占预算的142.2%,增长61.3%;支出完成41.6亿元,占调整预算的99.9%,增长959%(剔除中央转移支付,可比增长39.6%)。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完成情况。全省收入1718.3亿元(含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下同),为预算的100.5%;支出完成1772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9.1%。根据相关法规,社保基金相互独立,不能调剂使用,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动用历年结余168亿元,其他社保基金年末新增结余114亿元。

  省级收入419.9亿元,占预算的102.5%,增长11.5%;支出474.6亿元,占调整预算的90.6%,增长32.7%。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动用历年结余63.4亿元,其他社保基金年末新增结余8.7亿元。

  一年来,我们按照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有关决议,以及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预算审查意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认真落实相关财政政策措施,发挥财政支持和引导作用,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不断增强预算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有效防范财政风险,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拓展筹资渠道,用活政策资金,全力以赴促发展。坚持财政越困难越要促发展,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通过争取支持、发行债券、税式支出、协调帮扶、利用国外贷款、引导社会资本、撬动金融资本、激励资本市场融资等渠道,各级财政和有关部门筹措资金8000多亿元,相当于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近3倍,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着力用好预算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统筹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突出支持协同发展、转型升级、生态治理、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认真落实科技创新大会部署,强化财政供给,全省财政科技支出增长58.1%,财政支持“双创”政策新增5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放管服”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科技创新动力活力有效激发。进一步盘活存量,锁定目标,夯实责任,反复督导,强化考核,大规模减少沉淀资金,从上年底的186.1亿元减少到8.1亿元,并全部按规定收回使用,在财政部历次通报中始终名列第一。二是全力筹集发展资金。积极争取外部支持,筹集资金4000多亿元。加大争取中央支持力度,制定考核办法,建立报告制度,精心谋划试点,反复汇报沟通,全年争取中央转移支付2448.5亿元,比上年增加188.1亿元;组织发行政府债券2320.8亿元,增长63.4%,投入2000多个公益性项目建设,其中新增限额538亿元,增长129%,置换债券节省利息负担70亿元。引进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实现新突破,全国首家获得世行结果导向贷款5亿美元。积极协调京津两市在生态治理、扶贫开发等方面对口帮扶我省19亿元。三是大力引导社会资本。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1671亿元。下大力推广PPP模式,在北京成功举办PPP项目推介会,省市县三级累计储备项目529个,投资额1万多亿元;46个项目入选全国示范项目,投资额2675亿元,排名全国第一;42个项目签约落地,投资额1636亿元,其中社会资本投资1465亿元,全国最大、投资额898亿元的太行山等高速公路项目包落地实施。加快股权基金运作,全省各级财政累计出资77亿元,设立政府股权基金59支;引导基金出资59亿元,设立子基金79支,引导社会资本投入206亿元,着力支持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和我省重点领域发展。四是积极撬动金融资本。发挥财政金融叠加放大效应,撬动金融机构、资本市场资金近2000亿元。各级财政支持设立市场化投融资平台263个,撬动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贷款550多亿元,投向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等重点领域。制定财政助推金融创新支持经济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出台15项具体办法,破解企业筹融资难题;积极推广“政银保”,为上千家企业和农户撬动信贷投放300多亿元;对新挂牌上市企业实施奖补,支持165家企业直接融资1000多亿元;激励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9家企业实现融资48.36亿元;通过购买金融服务,帮助小微企业融资44.8亿元。同时,鼓励普惠金融发展,支持金融机构新设县乡网点,对县乡金融机构、扶贫和科技小贷公司发放涉农贷款实施奖补,引导其加大投放力度。五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试点行业纳税人税负普遍降低,同时严格落实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减免政策,全年合计为企业减税360多亿元,累计带动新增就业岗位40多万个。认真落实收费减免政策,将18项国家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扩大到所有企业,停征、合并了一批政府性基金,减免12项收费,停征3项省立收费项目,为企业减负近10亿元。制定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每年可为企业减负20余亿元。

  (二)强化兜底提标,突出保障重点,精准发力惠民生。坚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着力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提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全省民生支出4843.8亿元,占全部支出的比重为80.2%。一是强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将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全省财政扶贫专项投入达57.7亿元,其中省级21.6亿元,较上年翻了一番。推进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下放40项资金审批权限,实际统筹资金77.67亿元。省级易地扶贫搬迁平台撬动政策性贷款34.55亿元,启动15.2万人搬迁,已安置3万人;各级财政支持建立扶贫开发市场化主体73个,注入资本金82亿元,撬动社会资金200多亿元。推广“政银企户保”,累计到户扶贫小额贷款近300亿元,惠及82.5万户贫困群众。发挥政策兜底作用,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实施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困难学生学杂费。同时,积极协调京津对口帮扶张承保21个贫困县,五年预计帮扶资金近50亿元。二是全面提高基本保障水平。城乡居民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达到5858元、3258元,增长10.6%、22%(第三季度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人均每月75元提高到8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380元提高到420元,基本公共卫生补助标准由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对全省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按每月1000元的标准给予托底保障。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推进社会救助资金整合,建立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三是精准增强县级“三保”能力。为确保各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落实到位,年初对全省144个县(市、区)“三保”支出预算进行集中汇审,逐县(市、区)测算“三保”支出安排情况,督促各地优化支出结构,从预算源头强化“三保”;针对个别地区运转困难问题,改革省对下财力性转移支付,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以“三保”支出缺口为依据,对27个困难县(市)进行补助(救助),并进一步明确省市县三级责任,保障各级特别是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四是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各级成立市场化融资平台189个,撬动金融资本312.4亿元(信贷投放已到位60.1亿元),推进4260个重点村建设。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分类实施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支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六馆一站”免费开放;认真筹办冬奥会,省级筹集10亿元,推动场馆建设、赛区绿化等重点项目加速实施。五是全力做好“7·19”救灾和重建相关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洪灾,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省委部署,多渠道筹措资金55亿元,及时下达今年重建资金26.12亿元,有力地保障了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开展。同时,全面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全省保障规模达到650亿元,农户获得保险赔款13.3亿元,防范和化解自然灾害风险作用有效发挥。

  (三)创新治理模式,打造试点示范,主动作为优环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着眼解决生态突出问题,主动而为、精心谋划,积极对接、反复沟通,着力在试点示范、用足政策等方面创新突破。一是努力用足用好国家政策。深入研究中央政策,积极争取我省效益最大化。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下达我省40.1亿元,占全国总量的35.9%,京津两市对口帮扶9.02亿元;争取中央节能减排、化解过剩产能资金向我省倾斜,并将我省民营钢铁、煤炭企业纳入奖补范围;争取财政部将井陉等11个县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总数达到50个县(区),中央支持资金28.4亿元;向财政部反复汇报争取,我省被列入资源能源型省份补助范围,获得补助资金11亿元。与天津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争取补偿资金3亿元,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修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工程。同时改进大气污染资金分配方式,建立与重点治理任务、支出进度、减排任务量相挂钩的考核奖补机制,提升资金使用绩效。二是大力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各级投入87.1亿元,试点范围从63个县(市、区)扩大到115个,按照“节、引、蓄、调、管”的治理思路,推进用水管水机制改革,完善地下水管控体系,加快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形成“确权定价、控管结合、内节外引、综合施策”的治理模式,全年新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96.6万亩,退耕还林还湿28万亩,推广节水小麦700万亩,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32.6万亩,实施高效节水工程139.3万亩、地表水节水工程41.5万亩、外调水节水工程123.3万亩,预计新增农业压采能力7.08亿立方米。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第三方评估,2014—2015年试点区60%面积的深层地下水埋深呈现回升态势。三是主动谋划山水林田湖修复试点。聚焦“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治理理念,突出生态环境特点和问题,坚持修山、治污、增绿、固沙、扩湿、整地并重,超前谋划,反复修改试点方案,积极向相关部委汇报,与北京开展多轮协商,经过10个多月艰苦努力,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组织的试点评审中,我省夺得全国第一名,三年将获中央补助资金80多亿元,2016年先期拨付启动资金20亿元。试点范围为环首都29个县区,总体布局为“一线”“一弧”“两水系”和“拓展治理区域”,共安排7大类、18小类、287个项目,总投资280.58亿元。目前,有147个项目纳入项目库,已经开工和具备开工条件的85个,总投资78.5亿元。

  (四)聚焦激发活力,深化财税改革,破解难题释红利。坚持以改革破难题,向改革要红利,紧紧围绕中央财税改革三方面部署,积极创新、扎实推进,绩效预算、国库支付电子化、水资源税改革、预算公开、财政体制、省财政直管、基层财政建设等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全国人大预算法实施情况座谈会上我省做典型发言。一是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出台《关于改革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优化资金配置,放大资金效应,提高使用绩效,省级专项资金由207项整合为137项,项目个数减少35%。系统梳理各级预算管理改革推进情况,完善管理制度,升级信息平台,加强部门和市县培训,提升各级预算管理水平。优化绩效预算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体系,完善省市县三级模板,规范绩效目标指标,打造改革示范县,扎实推进改革在基层落地。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覆盖范围达166个县(市、区)、1177个乡镇,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积极推进市县政府采购“管采分离”,所有市县全部完成分离任务。完善预算公开制度,加大公开力度,多轮筛查、反复督导,各级政府和部门预算全部按要求公开,连续两年在全国检查中排名领先。二是税制改革稳步推进。扎实推进“营改增”,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提前完成28.77万户纳税人信息移交等相关工作,确保了5月1日顺利实施,全年政策执行平稳,结构性减税效果显著。积极争取成为全国水资源费改税唯一试点省份,盯死7月1日时间节点,提前行动、精心准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高效率、快节奏完成政策制定、信息交接、试点推进等各项工作,开创了河北模式、打造了河北经验,全省水资源税入库7亿元,比上年同期水资源费收入增长101.3%,引导企业节约用水的作用也逐步显现。同时,认真落实矿产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确保改革效应充分发挥。三是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及时做好省以下增值税收入体制调整工作,研究出台“营改增”后省以下收入划分过渡方案,确保了改革平稳推进。改革省对下财力性转移支付管理,变普惠性补助为普惠性补助与分类激励约束相结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激励各地加快发展。深化省财政直管县改革,将24个县纳入直管范围,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进一步规范了财政管理体制。出台《关于深化县乡财政改革加强基层财政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制定标准统一、口径一致的《县级财政预算管理业务规程》和《乡镇财政业务工作规程》,提升县乡财政管理水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此外,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研究确定财物省级统管改革思路,形成了“一方案、六专件”制度框架;深入推进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争取中央“三供一业”国企改革资金36亿元,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五)推进依法理财,加强全程管控,持续加力稳运行。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强化日常监管,全省财政保持平稳健康运行,各级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狠抓预算执行。努力克服“营改增”减收等多重困难,科学预测,积极应对,依法加强税费征管,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综合治税,按季组织实地督导,开展政策落实专项检查,顺利实现全年收入目标,税收环境进一步优化。全面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按预算法批复预算,优化资金拨付流程,落实限时办结制度,加强项目管理,强化督导调度,月度、季度支出均衡性、稳定性显著提升,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达到96.3%,可比增长达到15.9%,财政支出对稳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效发挥。二是加强风险防控。严格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政策,进一步完善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在全国率先实施政府债务绩效考核;研发河北省债券管理系统,完成全国地债系统试点升级,优化政府债务项目库管理系统,全面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指导高风险地区制定《风险防范化解规划》和《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债券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核查,确保各级债务风险可控。优化财政运行监控体系,对全部市县实施全程监控,有效防范财政运行风险。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加强项目投资评审,强化财政绩效监督,对32个省直部门的54个评价对象开展绩效评价,评价资金总量达372亿元,并将评价结果与下年度预算安排挂钩。深入开展“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清理财政专项资金6782亿元,及时发现滞留截留套取挪用问题,强化问责,全面整改,各级建章立制3306项,进一步促进了财政资金的规范使用;认真清查乱收费、乱摊派问题,加大查处整改力度,涉及资金30多亿元,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围绕中心、奋发作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河北的指示要求引领航向,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咬定发展这一第一要务不放松,财政“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职能作用有效发挥;为民务实、强化担当,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及时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加强民生兜底提标,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共享发展成果;直面挑战、勇于创新,不畏难、不避险,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打攻坚战、敢啃硬骨头,着力打破困境、破解难题,推动全省财政改革发展阔步向前;优化机制、焕发激情,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大力推进作风整顿,建立健全财政标准化绩效管理机制,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夙兴夜寐、激情工作,凝聚起全系统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夯实基础、强化支撑,坚持功成不必在我,打牢制度、环境、能力等各方面基础,强化机制、技术、文化等各项支撑,推进财政事业发展不疾而速、行稳致远。过去的一年,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顶住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考验,成绩来之不易,是省委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省人大及代表们监督指导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较多。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税收收入低位运行,财政支出刚性增长,各级收支矛盾日趋尖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相对不够高,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基层改革落地不均衡,改革红利尚未充分释放;个别地方财政运转困难,风险隐患增多;违犯财经纪律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地方依法理财意识还需增强。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二、2017年预算安排情况

  今年是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最为较劲的一年。做好全年财政经济工作,既面临严峻挑战,又面临重大机遇。世界经济复杂性、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凸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我省动能转换阵痛明显,化解产能等重点任务集中交账,财政、金融、就业等领域风险隐患增多,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制约。从收入看,受经济下行压力和减税降费政策影响,各级增收难度很大,仅“营改增”一项预计全省就将减收150多亿元。从支出看,推进协同发展、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民生政策提标扩面等财政必保事项明显增多,支出需求大幅增长,仅省级刚性支出需求就增加了200多亿元,比往年翻了几番,收支矛盾十分尖锐。

  但更要看到的是,我省协同发展等重大机遇叠加共振,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积极性变化,新的发展动力正在增强,特别是中央强调继续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大战略承接平台建设、筹办冬奥会、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等进一步推进,必将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活力,为财政增收奠定一定基础。只要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就一定能够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在发展竞争中抢得先机,在破解难题中缓解财政收支矛盾。

  (一)2017年预算安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近几年,中央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对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财经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去年11月,国务院印发编制2017年预算的通知(国发〔2016〕66号),明确了2017年预算编制的总体要求、收支政策和财政改革重点。主要内容包括:①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财政合理支出;②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鼓励创新发展;③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体现“雪中送炭”、量力而行;④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提高支出精准度和资金使用效益;⑤清理一般公共预算中以收定支事项,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力度;⑥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基础上,适度调整地方自行出台的承诺过高、不可持续的支出标准或支出幅度;⑦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统筹使用各类资金,支持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等扶贫开发重点工作;⑧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取消政策到期、预定目标实现、绩效低下等已无必要继续实施以及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专项;⑨树立过紧日子意识,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性支出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三公”经费只减不增;⑩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拟出台的增支事项要做好与中期财政规划的衔接,制定延续性政策要统筹考虑以后若干年度的预算安排;?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鼓励通过引导基金、担保基金等市场化模式,发挥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带动作用;?创新投融资体制,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预算编制与结转资金的统筹力度;?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健全地方政府规范的举债融资渠道;?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强化社会监督,促进依法理财等。

  省第九次党代会准确把脉我省所处历史方位,确定了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并要求推进金融、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发展。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按照中央改革部署,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提升各级预算管理水平;在争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和试点示范上,继续深入做好工作,努力取得更大成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着力优化信贷投放;建立健全全省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要求和财经运行形势,今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省第九次党代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河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创新财政支持政策,发挥引导放大作用,着力促进经济增长,支持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运行风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预算编制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深化改革。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改革要求,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能通过市场手段解决的,尽量通过市场解决,财政政策资金逐步退出;进一步推进投入方式创新,积极通过PPP模式、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方式,放大财政资金效果。二是突出重点。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调整支出结构,加强整合统筹,突出支持协同发展、脱贫攻坚、民生保障、结构调整、化解产能、科技创新、生态治理等重点领域,更好发挥财政调控保障作用。三是积极稳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充分利用政府债务空间,提高财政支出能力,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综合考虑财政政策、事业发展的延续性,合理确定政策范围和政策力度,确保财政可持续。四是统筹兼顾。立足全省,着眼大局,统筹考虑省市县各级财力与支出需求,强化对困难地区的补助救助,保障各级财政平稳运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兼顾年度间预算均衡,增加资金有效供给,缓解增支压力。五是绩效导向。强化绩效理念,部门事业发展所需支出,根据项目绩效,区分轻重缓急,合理确定安排顺序;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六是厉行节约。坚持勤俭办事,项目支出从紧安排,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

  (二)2017年全省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3050.4亿元,增长7%。这一目标是在经济发展预期7%左右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我省财经形势和税收贡献率、以及政策调整因素后提出的,既充分考虑我省协同发展等重大机遇叠加共振、经济企稳向好的经济形势,又考虑了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减税降费、营改增体制调整及政策性减收影响等因素,也考虑到保障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落实,满足各项民生刚性支出需要,是积极稳妥的。

  全省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中央税收返还、中央提前下达转移支付、调入资金等2428.7亿元,收入总计5479.1亿元。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5420.4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11.4%。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中央支出、债务还本支出等58.7亿元,支出总计5479.1亿元,收支安排是平衡的。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算安排1564亿元,可比增长0.2%(剔除按规定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下同);加上中央提前下达补助收入10.7亿元,收入总计1574.7亿元。支出预算安排1496.2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12.9%;加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78.5亿元,支出总计1574.7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6.3亿元,下降37.7%(主要是上年有一次性增收因素)。支出安排5.1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下降30.7%,加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2亿元,支出总计6.3亿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981.7亿元,增长73.5%(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列入预算,新增收入1130.2亿元),主要包括:参保人员缴纳的保险费收入2015.9亿元、中央和省级财政养老保险补贴收入915.3亿元、保险金存款利息等其他收入50.4亿元;加上动用上年结余221.6亿元,收入总计3203.2亿元。支出安排3009.9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71.2%(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列入预算,支出安排1062.8亿元);加上年终新增结余193.4亿元,支出总计3203.2亿元。

  以上收支计划安排是省级代编的,待各级预算经同级人大批准后,我们将及时汇总,报省人大常委会备案。

  (三)2017年省级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省级收入预算安排670亿元,增长25.6%。其中:税收收入441.3亿元,增长5.7%;非税收入228.7亿元,增长97.3%(主要是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按规定转列一般公共预算,以及政府还贷公路收费权转让一次性收入)。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省本级预算收入加上:①中央税收返还收入382.9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42%,主要是营改增体制调整中央返还增加),②中央转移支付收入1815.9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7%,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1401.8亿元,专项转移支付414.1亿元),③市县上解收入45.5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5%,主要是24个县纳入省财政直管,相关设区市原补助资金上解省级),④调入资金50.76亿元(其中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0亿元、调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76亿元),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2965.1亿元。

  支出预算安排998.7亿元,增长16.5%。加上:①上解中央支出51.4亿元(与上年预算基本持平),②对市县税收返还支出347.6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03.8%,主要是营改增体制调整省级对市县返还增加),③对市县转移支付支出1567.4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7%,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1209.1亿元,专项转移支付358.3亿元),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为2965.1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2017年省级财政专户收入预计51.8亿元,主要是省属高中以上学校收费收入;部门其他来源收入251.2亿元,主要是省属医院医疗收入、省属院校事业收入等,已按综合预算原则,全部编入相关部门收支预算。此外,拟使用地方政府债券安排支出124亿元,用于落实中央和省委重点工作部署,为加快实施,省级已提前做好项目准备,待国务院下达我省具体债券额度,按规定向省人大常委会报送预算调整方案。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算安排162.9亿元,可比下降1.7%(主要是车辆通行费收入减少),主要包括:车辆通行费收入138.3亿元、彩票公益金收入12.5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亿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1.5亿元、小型水库移民扶助基金收入0.94亿元等。省本级预算收入加上中央补助收入10.7亿元,省级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173.6亿元。

  根据收支平衡原则,支出预算安排163.9亿元,加上补助市县支出9.7亿元,省级政府性基金支出总计173.6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照有关规定,2017年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按税后利润的17%上缴收益,其他企业按税后利润的13%上缴收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比例达到19%。除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范围限定用于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及相关改革成本支出、对国有企业的资本金注入等方面。

  收入预算安排4亿元,下降38.5%(主要是上年有一次性增收因素),全部是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收入。与此对应,支出预算安排4亿元。其中:“三供一业”移交补助支出3亿元,对国有企业注入资本金0.21亿元,其他支持企业发展资金0.03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0.76亿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算安排575.8亿元,增长41.6%(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列入预算)。主要包括:参保人员缴纳的保险费收入278.4亿元、中央和省级财政养老保险补贴收入272.1亿元、保险金存款利息等其他收入25.3亿元。

  按照相关支出标准测算,支出预算安排748.4亿元,主要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579.5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1.5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2.6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5.8亿元,生育保险基金支出0.9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27.5亿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需动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历年结余172.6亿元,其他基金预计年末新增结余20.6亿元。

  (四)省级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预算安排情况

  整体来看,今年预算平衡压力和困难远超往年。为更好地保障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落实,我们认真研究改革要求、支出政策,逐项梳理存量项目,深入分析增支需求,预算安排中采取了调整结构、强化统筹、整合资金、跨年度安排、争取中央支持、引导撬动等多项措施,重点把握了十个方面:一是人员支出足额安排,并预留资金用于落实警衔提标、法官检察官工资制度改革及提高干部职工收入水平。二是民生支出全力保障,国家明确要求的提标扩面资金、我省确定的民生政策支出全部安排。三是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突出保障协同发展、脱贫攻坚、结构调整、生态治理、化解产能、科技创新、救灾防灾减灾等重点事项、重点领域。四是国家配套逐项配齐,并预留资金以备执行中新增配套,为争取中央支持创造条件。五是改革性经费全部保障,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有资金需求的,均根据改革部署和工作进展相应安排。六是部门事业支出合理安排,事业发展延续性的必需支出继续安排,同时调减或者取消不太紧迫的、绩效偏低的项目,腾出资金用于重点项目支出。七是特殊项目分年度安排,基建、信息化等跨年度项目,根据工程和支付进度,分年度确定预算资金,纳入中期财政规划。八是整合统筹资金,消化部分缺口,除必保的人员经费、政策支出、重点事项外,一般性支出压减5%。九是积极争取中央支持,解决部分增支需求。十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放大财政投入效果。比如,产业发展资金原则上60%注入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通过上述措施,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人员支出、民生政策以及部门事业发展的必需支出等得到较好保障。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预算安排如下:

  1.转型升级:安排68.1亿元,增长73.1%。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16.4亿元,推进集中承载地规划建设,打造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开发区发展10亿元,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步伐,建设对外开放主战场和转型升级示范区;重点产业发展24.35亿元,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国有企业“三供一业”改革5.94亿元,落实中央改革政策,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沿海地区发展8亿元,推进沿海发展战略实施;对外开放3.4亿元,组织经贸洽谈,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对外服务贸易。

  2.化解产能:安排12.5亿元,增长525%。包括化解钢铁产能11.8亿元、化解煤炭产能0.7亿元,实施企业去产能奖补,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措施,妥善处置僵尸企业,保障化解产能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3.脱贫攻坚:安排省级扶贫专项资金37.9亿元,增长75.5%。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实施产业精准扶贫,开展贫困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同时,落实好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政策措施(扶贫专项资金加上京津对口帮扶扶持资金、新增建档立卡贫困生及贫困地区教师补助、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脱贫攻坚方面安排达到44.45亿元)。

  4.科技创新:安排34.1亿元,增长32.1%。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工程,支持发展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推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5.生态治理:安排55.2亿元,增长35.6%。包括:大气污染防治21.5亿元,支持开展“蓝天行动”,加快推进电代煤、气代煤工程;水污染防治5亿元,支持开展“碧水行动”,推进水污染治理三大工程,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土地综合治理18.8亿元,支持开展“净土行动”,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9.9亿元,推进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矿产环境治理、海洋保护、地质勘查等。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山水林田湖修复试点更大支持,统筹用于环首都区域生态修复。

  6.社保就业:安排124.3亿元,增长12.5%。实施“两线合一”、基础养老金、医疗保险提标扩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优抚安置及残疾人补助等民生政策,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再就业,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7.公共卫生:安排21.3亿元,增长7.4%。推进健康河北建设,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提标,促进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升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8.教育事业:安排107.8亿元,增长15.3%。大力实施教育强省战略,支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以及民族教育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9.文体事业:安排15.5亿元,增长44.8%。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宣传,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健全文化设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0.冬奥会筹办:安排10亿元,与上年持平。推进场馆规划、市政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加快建设核心赛区竞赛场馆、综合训练基地,推进高铁、高速、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1.公共安全:安排71.1亿元,增长2.8%。包括:公检法司37.4亿元,推动司法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护城河”工程,做好重大活动安保,加强安全生产;市场监管33.7亿元,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加强产品质量检测,进一步完善工商、质监管理体制。

  12.农业农村:安排60.1亿元,增长13%。包括:现代农业及特色农业发展22.1亿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大农业优势产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倍增计划,培育产业化联合体;美丽乡村建设17亿元(不含对贫困地区支出),支持100个重点片区、4000个重点村建设;农村改革13.5亿元,推进农村综改,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综合开发7.5亿元,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13.造林绿化:安排6.6亿元,增长112.7%。加强京津风沙源治理和水源涵养区建设,加快“再造三个塞罕坝”,支持太行山、燕山绿化攻坚,推动冬奥赛区绿化。

  14.水利建设:安排20.8亿元,增长10.4%。深入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推动水源、水井、输水管线等饮水设施建设,加快重大水利设施等工程建设。

  15.金融创新:安排6.6亿元,增长19.4%。落实财政金融合力支持发展相关政策,实施“政银保”财政贴息、保费补贴及风险补偿,支持金融创新和普惠金融发展,开展地震巨灾保险试点,激励企业上市和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进一步加大PPP模式推广应用力度,支持示范项目建设,加快PPP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运作。

  16.基础设施:安排217.1亿元,增长94.6%。其中:预内基建20亿元,推动实施预算内基本建设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21.2亿元,支持改造棚户区20万套,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衡水园博会1亿元。其他为交通建设及还贷支出,支持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重点项目建设。

  需要说明的是,预算安排中认真落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政策,切实加强资金审核管理,2017年省级财政性资金安排“三公”经费3.94亿元,下降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安排2.74亿元,下降1.1%;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5369万元,下降0.5%;财政专户收入安排0.66亿元,下降1.2%。

  三、2017年预算执行重点工作

  2017年,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人大各项决策部署及工作要求,围绕上述预算安排,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依法理财,深化财税改革,优化管理机制,细化工作举措,强化保障措施,扎实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一)进一步推进依法理财。出台《河北省预算管理规定》《河北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地方财政规章,健全配套制度办法,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地方财政制度体系。严格执行预算法、河北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各项规定,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按法定时限下达资金,按规定用途拨付和使用财政资金,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支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认真做好收入形势分析研判,依法加强税费征管,推进国地税联合办税,创新税源管控模式,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创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推动全省收入合理增长。

  (二)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力度。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紧紧围绕协同发展承载区建设、生态治理、脱贫攻坚等中央和省委重点部署,积极对接中央政策,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精准谋划平台和抓手,争取中央在转移支付、债券额度、改革试点等方面,加大对我省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整合统筹,突出支持重点,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集中保障中央和省委重点决策部署落实。积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通过PPP模式、股权投资、融资租赁、财政金融政策等多种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进一步创新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方式,强化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使用,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积极拓展财政金融扶贫模式,全面推广“政银企户保”,撬动更多资金投入扶贫开发。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民生政策,合理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增强民生政策可持续性;扎实做好基本民生兜底相关工作,抓好民生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进一步优化省对下转移支付结构,加强对困难地区的补助救助,增强县级基本保障能力,在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基础上,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四)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机制,抓好改革示范县建设,扎实推进改革落地,全面提高改革成效,促进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深化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根据中央改革部署,逐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力争在一些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完善省以下收入划分体制,激发各级发展活力。密切关注中央税制改革动向,全面落实各项改革部署,着力完善地方财政收入体系;深入推进水资源税改革试点,为全国推广提供可复制经验;扎实做好营改增后续工作,进一步落实矿产品从价计征改革;积极做好环境保护税相关准备工作,为明年改革顺利落地夯实基础。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科技教育、环境保护等相关改革,发挥好基础和先导作用。

  (五)突出抓好政策措施落地。紧盯各项改革试点、财税政策在基层落地情况,着力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措施,提升落实效果。特别是紧紧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地下水超采治理、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试点等生态治理重点事项,以及各项民生政策落实,建立健全评估反馈、督导调度、考核评价、结果运用等机制,突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畅通反馈渠道,定期开展实地调研督导,加强过程监控和追踪问效,强化试点、政策效果评估和考核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政绩考评、预算安排、转移支付等挂钩,推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真正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六)有效防控财政运行风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控,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强化市县债务管理绩效评价,有针对性地开展政府债务专项核查,完善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督促高风险地区做好债务风险化解相关工作,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确保不出现系统性区域性债务风险。同时,积极优化政府性债务结构,用好政府新增债券和置换债券政策,更好发挥稳增长作用。密切关注基层财经运行,加强收入、支出、库款状况监控分析,及时识别、预警、处置风险,保障各级财政平稳健康运行。加强维稳经费保障,全力支持做好重大活动安保,确保我省“护城河”作用更好发挥。

  (七)切实维护财经纪律。加强对重大政策落实及重点资金使用情况的绩效监督,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定期检查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处理违规违纪问题。对巡视、审计和监督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落实,完善内控制度,健全长效机制,规范理财行为;强化责任追究,对各种违规违纪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进一步加强预算公开,严格落实公开要求,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提高财政政策资金使用管理透明度。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严格落实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决议和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推进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备注: 有意向的供应商可上网注册成为企业会员(会员在线浏览所有采购招标文件),进行预览招标文件。
详情咨询电话: 010-68282024 63486848 83684022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供应商邮箱:zfcgzb@gov-cg.org.cn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www.chinabidding.org.cn)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相关项目:
国务院关于《河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2023/12/14
河北高速在建项目双节“加速跑”2023/10/11
河北推介一批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项目2023/9/27
河北青龙实施乡村振兴3年引才计划2023/9/27
吴桥县人民法院关于WQYZ1280 疑似旧藏疑似宫廷御藏珐琅彩手绘粉彩瓷碗一对 未鉴定(第一次拍卖)的公告2023/7/27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展会推荐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自助友情链接 | 机构文件 | 汇款帐号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2000-2023 本站网络实名/中文域名:"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中文网 政府采购网.中文网 招标网.中文网"
本网站域名:www.chinabidding.org.cn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京ICP备2021005469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260
技术支持:北京中政发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政府采购信息服务:政采标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管理:政府采购招标中心 联系电话:010-68282024 83684022 传真:010-83684022 更多联系电话...
标讯接收邮箱:service@gov-cg.org.cn 供应商邮箱:zfcgzb@gov-cg.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