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开门红” 三地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科技项目持续对接,工厂产线开足马力,新设备投用优化生产……京津冀地区各行各业加速复工复产,力争“开门红”。
挖掘更多创新“金种子”
节后第一天,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一期B2栋咖啡厅就成了会客厅。单人、双人位的沙发围拢起来,形成一个个温馨的会谈区。来访的客人、楼上楼下的合作伙伴,三五个人坐在一起,相互问候,憧憬着未来的发展。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招商部部长郝小乐是咖啡厅的常客,她说:“园区年轻人多,大家都愿意在咖啡厅这种轻松、开放的环境中互相交流信息。”园区运营人员还会为入园企业准备“X-party”“英雄汇”等创新创业分享沙龙活动。在近期组织的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对接会中,科技企业与目标客户可以坐下来深入对接,找到合作方向。
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B2栋9层的雄安妙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几位身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在实验室内进行样本检测。这些来自全国的样本进行精准检测后,检测结果将很快反馈给合作的医疗机构。
妙心生物是北京一家高科技公司孵化的子公司。如今,研究团队利用多组学医学检验数据和生物信息学+AI人工智能技术,向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慢性疾病、肿瘤、阿尔茨海默症、妇幼健康等方向1000多项体外诊断试剂和医学检验服务,为疾病诊疗和早筛、公共卫生等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妙心生物副总经理王芳军说:“2025年我们将进一步开拓市场,我们对行业很有信心。”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成立1年多来,对接科技企业8000余家,聚集企业100余家。园区内支持创新的场景层出不穷,众多科技“金种子”在这里“落地生根”。
建设招商齐头并进
“假期一结束,我们就和生态城管委会招商人员共同筹划在北京中关村和亦庄组织开展两场招商企业洽谈会,围绕新一代汽车技术、精密仪器仪表等领域,吸引优质企业落户园区。”天津垠瑞万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新生态城项目经理陈昊表示。
在位于天津中新生态城的垠坤·中新未来汇项目现场,一期规划建设的39栋产研办一体企业总部楼计划于2025年6月完成封顶。该项目投资2.5亿元,主要聚焦先进装备智造产业发展。在建设伊始,生态城管委会就与园区建设运营团队同步谋划推进招商工作,仅用半年时间,园区已储备意向入驻项目29个,在谈项目16个,去化载体面积近70%。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将在主体封顶之前,提前完成招商引资目标,为生态城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打造新引擎。
新兴产业换挡提速
在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早早进入生产状态。A320客改货、飞机退租检等项目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今年1月我们实现了‘开门红’,后续2月和3月份,还将陆续迎来一批境外客户的飞机定检业务。为满足生产需求,我们的新机库正加紧建设,预计下半年投入运营,届时产能将大幅提升。”天津海特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海特高新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飞机大修、航空部附件维修、客机改货机民营企业。该负责人说,“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以保税维修政策为支点,持续吸引全球客户,强化航空产业链集群效应,共同推动保税区民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吹来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东风。这些年,滨海新区创新势能加速集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2025年,滨海新区将投资约2628亿元,建设332个现代产业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