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重大项目用地报批规模和效率均创历史纪录
近年来,我市频频成功获批了济青高铁、济青高速、小清河复航、沾临高速、济潍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网一期工程等近2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报批规模和效率均创历史性纪录,位居全省前列……
“我局深化创新重大项目土地要素保障措施,将项目式管理、全周期服务,精准嵌入到重大项目用地组卷报批中,显著提升了重大项目土地要素保障效能,有力促进了全市重大项目高质量发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汪德法说。
顶格调度奏出“最强音”
重大项目要落地,土地要素是关键。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自然资源部加大了对重大项目用地支持的力度,我市是如何抓住时机乘势而上,确保重大项目用地报批的呢?
据汪德法介绍,为了确保上级部署迅速贯彻落实到位,自去年以来,我市对重大项目用地实施顶格调度,由市长任组长,成立了省级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报批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清单式管理闭环调度”,有力督导各区县和建设单位,实时总结工作进展,梳理堵点难点问题,出台解决措施,并抄送市委、市政府及各区县党政主要领导,逐级压实责任、确保落地落实。
找准定位开出“靶向药”
面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报批流转环节多、运转周期长、政策变化快、涉及利益面广等若干难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找准定位,创新“问题责任矩阵”,制定了包括“责任矩阵”+“60项工作节点”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报批工作阶段性成果清单》,涵盖了所有报批干系人和报批事项,犹如一个个“靶向药”,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各个击破。
利用图示方式对用地报批中具有前后依赖关系、可并行推进的工作节点进行明示,实行“挂图指挥”,做到有序、并行推进。创新时间分配方式,提出了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容缺推进”、不得越级否定相关事项等措施,有效解决了报批中的“拦路虎”,在进度管理上实现了时间分配的最优化。创新责任定位方式,针对土地手续办理分工,提出了“三方定位”理论,以是否拥有对资金、第三方服务等资源的支配权来定位部门的用地手续办理牵头责任,以是否对被征地镇街道、村居起到领导作用定位区县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以是否能够答疑政策、估算耗时、质量把关定位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受理审查责任,清晰界定了各方责任。创新“1-60-1”工作调度法,即在《成果清单》中的第60个工作节点设2个岗,挑选精通报批全流程业务的同志从第1个工作节点开始,牵头逐项梳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直至推送到第60个工作节点的另外一个岗进行审查,使全流程报批工作始终沿着高效、无障碍轨道推进。
并行推进唱响“协奏曲”
临临高速、济潍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报批推进中,从受理到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平均每个项目的一个工作节点办结耗时仅一到两天,单个节点用地报批速度较早期项目平均提高5天左右,创同类项目用地报批耗时历史最低。
据了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运用“容缺受理”“容缺推进”等方法,积极协调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等主要领导,下沉区县、现场督导、指导组卷,破解各类疑难问题。注重任务进度调度和报批质量分析,及时发现工作节点中存在的问题,有效避免了返工,大幅降低报批耗时。
同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扬认真、专业、高效工作作风,创新“工作节点推进法”,精准估算工作耗时。针对临临高速等6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报批,勘测定界、土地征收等24大事项梳理分解为若干个工作节点,以工作节点量化工作任务,估算完成组卷报批的最短耗时和最终节点。综合实施“并行推进”,制定详细的项目用地组卷报批进度管理计划,划分责任和时限,明确报批各项工作节点之间的依赖关系,将目标任务“自上而下”逐层细化分解到相关部门的各个环节,同时由区县“自下而上”梳理出推进中的难点堵点,并同步梳理需要省级层面解决的问题,该种做法得到了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认可并在全省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