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监管局:“三个三”工作法提升财政信息工作质效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16日 08:17
江苏监管局:“三个三”工作法提升财政信息工作质效
做好信息工作是履行财政监管职责、提供科学决策参考、促进财政事业发展的有力途径。江苏监管局坚持“三个三”工作法,从理念优化、制度完善与质量提升三方面共同发力,着力提高财政信息工作质效。
一、把握“三个关系”,优化工作理念
一是把握好提高站位和找准定位之间的关系。做好信息工作,既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财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围绕财政中心工作,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又要在服务大局的过程中找准角色定位,立足财政监管职责,发挥就地就近优势,始终坚持围绕江苏省情社情,谋划信息、选题布局,确保信息“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二是把握好概括全面与突出重点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强化系统观念,注重信息内容的系统性,在保证内容明确专一的前提下,反映问题整体概貌,避免碎片化呈现。另一方面,也要抓好主要矛盾,把握重点工作,重点关注基层“三保”、财政金融等领域工作情况,对关键数据、苗头问题、典型经验深度挖掘。三是把握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坚持“调研—分析—建议”闭环思维,既要精准反映问题本质,深入精要分析,找准症结,避免“流水账”式罗列问题,更要提出可操作性方案,推动落实,对症下药,实现从“纸面建议”到“地面落实”的转化,做到“事”与“理”的高度统一。过程中,充分利用好现有的“5+2”监管信息系统,深化数据应用,强化动态分析、跟踪监测、风险识别,提高信息研判的精准性、有效性。
二、健全“三个机制”,强化制度保障
一是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局党组定期召开信息工作专题会议,围绕财政监管职责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近期信息重点工作方向,建立“定期报送+紧急直报”双通道,提升信息报送工作的时效性。对信息报送指引内容,由办公室牵头,各处室根据各自职责分工,主动认领选题。每月统计并发布各处室信息撰写与被采用情况,年底进行汇总通报,结合年度考核,强化信息报送工作考核结果运用,形成比学赶超的正向激励氛围。二是健全专题调研机制。全局干部下沉一线,紧密围绕财政中心工作与财政监管重点工作任务,聚焦财政监管热点、难点、堵点精准选题,自主开展专项调研,形成上报信息。坚持问题导向,研究制定年度重点调研课题,涵盖重大财税政策落实、基层财政运行分析评估、财政金融监管等方面,紧扣问题实质,避免泛泛而谈,采用“蹲点解剖”“对比分析”等方式,强化数据支撑、案例佐证,充分反映深层问题、工作成效、未来影响。三是健全沟通协同机制。建立健全纵横贯通协调沟通机制,凝聚各方合力,避免单打独斗、闭门造车。一方面,加强内部协同,办公室作为牵头部门,发挥好信息工作“主引擎”作用;各处室加强衔接,结合财政监管实际工作情况,完成高质量信息报送。另一方面,注重上下联动,强化与财政部相关司局及时有效地沟通,关注近期工作重点。同时,注重横向沟通,加强与地方各级财政、业务主管部门及其他监管局的沟通协调,进一步拓宽信息网络、延长信息触角,破解“信息孤岛”问题。
三、树立“三个导向”,提升信息质量
一是树立“讲短话”导向。财政监管内容广泛,撰写财政信息需专注于某一项工作、某一点问题,坚持要言不烦、言尽意止,提倡“千字文”“百字讯”,注重概括和提炼,归纳核心要义,以精练的语言直陈事实,描述清楚现状、原因、经验成效及对策建议,确保“一眼可见要害”,避免长篇大论,有效提升信息质量。二是树立“讲实话”导向。坚持实实在在反映问题、通俗易懂直击本质,不讲大话、空话、套话,避免空洞陈述。要确保信息准确性,关键信息必须来源可靠,避免“大概”“可能”等模糊表述。要增强信息客观性,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切忌主观臆断、人为渲染。涉及文字内容要严谨规范,言之有物;涉及数字内容要多方核实,防止误报。三是树立“讲新话”导向。坚持“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围绕财政监管重点工作精准选题,但不拘泥于部门范围,以财政监管视角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新情况,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让信息决策者“愿意看、看得懂、用得上”。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获取一手信息,深刻反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苗头、新问题,形成新观点、新建议,避免“老生常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