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校—校”深度耦合 共育国际化高技能人才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8日 08:24
“企—校—校”深度耦合 共育国际化高技能人才
最近几年,很多越南年轻人因为不同原因喜欢上中国文化,从决定学习中文开始,他们把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与中国紧紧连接在一起。学生们在越南接受基础的中文和自动化、工业电子等职业教育,随后到中国留学,提高语言和技术能力。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越南—班·墨学院,就是越南留学生青睐的学校。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中资企业与越南李太祖大专等越南高校共同打造“1+1+N”(1家跨国中资企业、1家中国高职院校、多所越南高等教育院校)的“企—校—校”合作范式。该合作模式实现了三方的深度耦合与互利共赢,为中资企业海外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促进了中越教育交流互通,擦亮了班·墨学院“职教出海”的品牌。经过一年多建设,目前已经结出硕果,为中国职业教育随企出海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双线双联?营造沉浸式语言环境
随着近年来海外投资的扩大,中资企业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践行“职教出海”国家政策,密切关注前沿行业动态与发展趋势,依照越南学生学情精准确定培养方向。学校牵头组建由中外方专业教师及企业技术骨干构成的联合调研团。深入企业了解“行情”、深入高校掌握“学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发精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让越南留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紧密贴合企业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变化,确保留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学校重点关注留学生中文培养,建立了一支专业素养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2024年,学校派出多名教师赴越南李太祖大专进行汉语教学,完成中文培训420学时,帮助越南学生“打好汉语基础,初探中华文化”。通过多媒体课件、在线学习平台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形成“上下双线,内外双联”的教学模式,定期开展多样的中文实践活动,如中越学生友谊交流活动、中越文化分享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能力,“学以致用,以用提效”,构筑越南—班·墨学院国际化育英高地。经过学校一学期的精心培养,2025年1月,首批16名越南北江越韩工艺大专的学生全部通过考核,顺利结业。在中文学习方面,从入校时仅会说几句简单中文,到结业时8名学生达到汉语水平考试三级水平,8名学生达到汉语水平考试四级水平。
聚力留学生专业技能精炼,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以实践拓展为提升技能的关键路径,助力越南留学生成为高技能人才。一方面学校打造1∶1∶1高度还原的企业生产场景的实训基地,基地内配备与企业同步的前沿设备,并安排经验丰富的技能名师现场授课。学校以“理实一体化”为原生动力,让留学生“做中学,学中练”,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联合培养,留学生熟练掌握了定向就业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能独立完成电火花、线切割、高端机床等精密设备操作和故障排查,培养水平得到越南高校及企业高度认可,首期“中文+职业技能”学生培养满意度100%,形成了山东交职国际学生育人品牌,为高质量开展留学生培养提供经验遵循。
共生共长?打造文化交流桥头堡
文化认同,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中越友好桥梁愈加坚实。文化研学、中越学生交流等系列活动为留学生打开了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让留学生有机会探寻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培育了知华友华情感,为中越两国友好发展搭建桥梁。谈到在学校的留学生活,越南学生为文方表示:“我在这里收获很多,成长很多,我相信未来我能把中文学得更好,继续在更广阔的地方发光发热,我希望自己能够真正成为中越友谊的传承者。”
依托平台建设,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累计为中资企业开展技术服务30余项,培训本土员工500余人。校企联合开发的《设备调试与维护岗位群》职业教育标准和教学资源入选山东省教育厅2023年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标准、资源培育名单,并在越南李太祖大专等8所高校推广应用。学校多次在各类活动中分享越南—班·墨学院的建设经验,为其他院校提供借鉴与启示,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提供了路径参考。
下一步,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将紧密围绕企业人才需求,针对留学生短期培训、学历教育、海外职工培训等多元化需求,开发更多优质、适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资源,并在更多越南合作院校推广应用,提升职业教育的海外影响力,书写国际合作的新篇章。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