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天咸阳 锦绣未央 ——陕西历史博物馆与城市文脉巡礼之一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21日 09:09
象天咸阳 锦绣未央 ——陕西历史博物馆与城市文脉巡礼之一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端一碗髯面喜气洋洋,没撮辣子嘟嘟囔囔。”一首民谣,生动展现了陕西当地的风土人情。
陕西地处我国腹地,既有黄土高原的苍莽豪迈,也有关中平原的广阔坦荡,又有秦巴山区的巍峨雄奇,物产丰饶、地势险要,不仅养育了刚正豪爽的西北汉子,也孕育发展了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秦汉文明和大唐文明。
两馆合璧 共谱三秦浩歌
陕西历史博物馆前身是西安碑林博物馆,1937年左右改建为陕西省博物馆。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来到陕西视察时提出,博物馆面积小,文物却非常多,且馆藏的文物贯穿从周秦到明清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周总理建议,陕西省博物馆应该叫陕西历史博物馆,也应该建一个新馆。
1983年,根据周总理生前指示,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式开始筹建。这一工程还被列入了国家“七五”计划,投资了1.44亿元,在改革开放初期,这是一个重大决策。原国家计委批复的设计任务书明确指出,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级博物馆,建议名称中去掉“省”,要求“陕西历史博物馆应具有浓厚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并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
初期西北建筑设计院拿出了12个方案,从中选优,包括各种风格的集中式和院落式两大类型。经过两次国内专家评议,一次国外专家咨询,意见都倾向于选择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提出的布局相对集中与院落式相结合并具中国传统宫殿特色的方案。建筑艺术上着意突出盛唐风采,反映出唐代博大辉煌时代的风貌。该方案在空间构图上采用“中轴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章法,中央殿堂按照唐代的传统采用等级最高的庑殿式屋顶,南北两门在群体的中轴线上亦采用庑殿顶,四角崇楼选用攒尖顶,攒尖顶与庑殿顶有规律地交错穿插,既有强烈的动势又保持了均衡,形成“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峰盘互,祖峰乃厚”的气势。此外,设计方案巧妙融合现代化博物馆的功能布局,达到了“既好看又好用”的效果。
陕西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6月20日建成开放,占地6.5万平方米,收藏文物170余万件(组),成为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除了主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还有一处分馆——秦汉馆,于2024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虽然建成时间较短,但其庞大的建筑群巍峨耸立,一种历史厚重感喷涌而出。
秦汉馆紧邻秦咸阳城遗址核心宫殿区和西汉帝陵遗址带,是国内首个以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缘起、发展和贡献为主题的博物馆,同样由张锦秋院士主持设计。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星斗崇拜和星占之说,古人利用北斗七星辨方向、定季节、测吉凶。秦汉馆总体遵循北斗七星布局,以北斗七星中的摇光、开阳、玉衡、天权、天玑五星组成对称布局。以玉衡为中心确定的轴线,设定在秦咸阳宫一号宫殿的中轴延长线上。整体布局既有中轴对称的恢宏大气,又兼具北斗七星不对称的灵动,象征秦朝宫殿“象天法地”的浪漫主义思想。北斗七星排列的博物馆建筑与象征紫微星的秦咸阳宫,隔空对望、遥相呼应,将古今对话演绎得淋漓尽致。
7座单体建筑均采用高台建筑的外观形式,通过不同标高的架空连廊连接,结合地形高低错落,虚实结合,以小体量的建筑单体,组合成具有超宏观尺度、充满想象空间的建筑群。主体建筑南面设有景观水体,象征天汉银河,以景观水体喷雾形式营造如梦如幻的效果,让人仿佛置身九天云霄。长长的横桥,从博物馆主入口广场飞跨“银河”,直通建筑的二层平台,形成一个超乎寻常、气势恢弘的入口空间。秦汉馆大门左右两座高大巍峨的凌空冀阙与筑于高台之上的主体建筑遥遥相对,仿佛守卫大秦的战士。
赳赳老秦 逐梦天下一统
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及其分馆秦汉馆,如同穿越时空,回到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烽火年代。
秦周同源,均起西陲;秦为诸侯,而秦周分离;离五百年,而大合于秦。周朝在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开创了制度之先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镇馆之宝旟鼎,是西周器物,样式精美,造型厚重庄严。内壁有铭文,大意是说:某年八月初,王姜将原赐予师栌的土地收回,转赐给旟,旟便做此鼎纪念。铭文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土地占有制形态。同样来自西周的多友鼎,内壁铭文记载了厉王命令武公派遣多友率兵迎击猃狁并获胜的军事行动。铭文揭示了周朝赏罚分明的军事制度。
周人想通过青铜器永载王朝强盛,然而历史的轨迹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西周末年,周王室衰微,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受赐岐以西之地。一个更为强大的帝国正式进入时间序列。
秦人曾选择四山之间、五水之汇的雍地建城立都近300年,并以此为基,蓄势崛起。秦汉馆展示了大量雍城遗址出土的大型铜质建筑构件金釭,有曲尺形、单齿或双齿方筒形、双齿小拐头形等,大型者高达1米。由此可以想象出雍城建设规模之气派。秦穆公时戎狄的使者由余来到雍城,看到宫殿壮丽,不由得感慨道:“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
后来,秦人将都城从雍城迁至栎阳。馆中展示的雕阴鼎,从外形看,不过是一件典型的秦汉时期青铜器,但耳侧的“雕阴”二字,为人们揭开了那场决定历史走向的战事——雕阴之战。定都栎阳后,秦国与魏国反复争夺黄河西岸北部地区。魏国筑雕阴城以拒之。经过多年征战,秦国最终占领雕阴城,进而夺取河西之地,为其进一步扩张打下坚实基础。
之后,秦人从栎阳迁都到咸阳。馆中展示的秦咸阳宫遗址内出土的龙纹空心砖、云纹瓦当等,揭开了这座庞大建筑群的一角。秦咸阳城地跨渭河两岸,既有供皇帝和各级官吏使用的宫城,又有供市民活动的大城广场、街市、作坊、苑囿等。史料记载,秦始皇每消灭一个国家,就派人将该国宫殿图样描绘下来,并在咸阳北阪照样修建。
渭河以北集中了政治性的宫殿群——咸阳宫城以及“六国宫殿”群,南岸分布着仿照天上双子星座的章台宫和兴乐宫,还有准备做新皇宫的阿房宫等。此外,还修建了一座大桥横跨渭河,将两岸连为一体。这些不但充分显示了秦始皇的惊人气魄以及设计师的建筑想象力,同时也证明了整个咸阳城是按照“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天体结构来设计建造的。
馆中展示的跪射俑十分引人瞩目。他头上盘绕着圆形发髻,身穿交衽齐膝长衣,身披铠甲,两肩还有护肩甲。左腿曲蹲,右膝跪地,双手在身体右侧形成持弓弩的姿态,双目正炯炯有神地凝视着前方。这件俑的尺寸与真人比例相同,全身都施加彩绘,纤细的发丝酷似真发,就连铠甲的纹路和鞋底细密的针脚都清晰可见。这件跪射俑不仅生动地表现了秦军作战的情景,更展现了秦帝国统一六国时强大的军事力量。与它面面相视,耳边似乎响起那首一往无前的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兵马俑既是秦朝强大实力的象征,也是帝国走向衰落的前兆。随着秦始皇带领着“军团”长眠地下宫殿,帝国的光荣与梦想就此暗淡,王朝更替的命运齿轮再次转动。
大汉雄风 铸就强国威仪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定都关中,改咸阳为长安。公元前200年,长乐宫建成,刘邦自栎阳迁都长安,令萧何继续营建新都。“览秦制,跨周法”,在继承和创新中崛起的汉城,其形制布局和宫殿建筑均为后世都城建设的典范,在古代中国都城建筑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展厅中,刻有“长乐未央”四个字的瓦当,古朴硕大,提醒着世人长安城建筑之恢宏雄伟。在古代建筑材料中,汉代的瓦当极负盛名,这一时期的瓦当上增加了文字和图案装饰,不仅可以蔽护建筑物檐头,而且更加美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也借由那些祈福告语得以凸显。“长乐未央”的寓意大致有两种:一种认为这种瓦当表达了人们希望快乐无止境的美好愿望;另一种认为,长乐未央是长安城中最重要的两个宫殿名,分别是太后和皇帝的居住之地,瓦当可能是以宫殿名命名的。
汉长安城的建设,继承了秦人因地制宜、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有160个里、巷,9个商业区,宽45米以上的大街有8条,其中安门大街长达5500米,是名副其实的十里长街。长安城四周围绕着高大的城墙,残墙至今仍高出地面4米至6米,最高达8米之多,如一条巨龙延伸在今西安市的西北方。
汉长安城的下水系统也继承了秦代的城市建设方法,采用陶质地下水管道与明渠相结合的方式。地下水管道分主管道和支管道两种,主管道为五边形,支管道为圆形,如网络般埋于地下,汇合于北城厨门附近,将污水导入渭河。这种下水管道网技术,在当时领先于世界。
帝国的成长,不缺少人与权力的故事。镇馆之宝“皇后玉玺”,让人们得以窥见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以及一位伟大女性如何在权力的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这是一块用和田玉制成的玉玺,颜色温润洁白,有着凝脂般的光泽。玉玺上以精湛的雕工刻出了一只螭虎做钮,四面还刻有云纹。印面为正方形,上面用篆书刻着“皇后之玺”四个字。结合玉玺的材质、内容以及出土地点距汉高祖和皇后吕雉合葬墓东侧仅1000米,专家推测这应该是吕后使用的玉玺。这枚玉玺是我国发现最早的皇后印玺,也是迄今考古发现的两汉时期唯一的帝后玉玺,对于研究秦汉时期的帝后玺印制度有重要价值。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是汉宫奢华的例证。作为西汉皇家的生活用器,这件熏炉以青铜制成,通体鎏金、局部鎏银。熏炉造型独特,形似山峦,共有九条龙装点其间。它们有的伏在底座上,有的昂首张口咬住炉柄,有的用身体将熏炉托起。在袅袅青烟的映衬下,这铜熏炉仿佛就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能让人置身缥缈的仙境。根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曾将这件熏炉作为新婚贺礼赏赐给阳信长公主。
风雨沧桑,金戈铁马,历经400多年的大汉王朝,不仅开辟出人类历史上沟通东西方文化与商贸往来的“丝绸之路”,还通过改进造纸术、铁冶炼技术,倡导以儒学为主导的汉文化,有力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发展。今日国人之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离不开大汉王朝的辉煌创造。
摘自 《中国建设报》 记者 王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