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州城管 ▎城市颜值安全共提升,“绣”出户外广告新风貌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发布时间:
2024年10月29日 09:05
走进广州城管 ▎城市颜值安全共提升,“绣”出户外广告新风貌
10月2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在广州召开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设置规范化管理工作现场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2024年安全生产工作部署有关要求,交流规范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设置管理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嘉宾走进广州塔、北京路等广州特色地标、商圈,感受广州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成果。
创新户外广告管理,品质共建共享
建于2015年的广州塔塔身户外灯网,是全国目前设置高度最高的户外广告。广州塔在塑造和传播广州城市品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广州政治与文化宣传的坚实阵地。近年来,广州不断探索创新,注重以户外广告为抓手,激发城市品质和经济活力,大力提升属地、商铺、设置人、群众创造品质的内在动力,形成品质共建共享工作格局。
突出人文特色,打造“城市移动风景”
如何打造景观节点和城市地标、擦亮“城市移动风景”?北京路作为广州的城市中轴线,先行做出了探索。
广州市按照“加法提质、减法溯源、乘法添彩、除法赋能”的策略,对北京路步行街户外广告和招牌品质进行提升,还原骑楼风貌,凸显人文艺术氛围。依据广州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相关管理文件,配套编制了一系列具体实施方案,为户外广告招牌高品质设置提供了具体精准的指引。
北京路步行街围绕户外广告和招牌品质提升的“绣花”实践,是广州按照全市“一轴两岸四区多点”城市品质提升布局户外广告的一个切面。广州正按照全市“一轴两岸四区多点”城市品质提升布局,指导各区结合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设风格等“特有基因”编制规划,从源头上实施风貌管控,防止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积极擦亮永庆坊、北京路步行街、西关大屋、新羊城八景等“城市文化名片”。
科技赋能,让户外广告管理“耳聪目明”
车载扫描、无人机摄影建模、开通招牌备案程序……借助多种创新技术手段,广州摸清了全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的基本情况。为解决户外广告设置底数不清、无序设置等问题,广州市城管部门不仅建立了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的动态更新机制,还开发建设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智能监管系统,不断提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能力。
现场会上,广州市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工作人员在大屏幕上点开“广告招牌一张图”,图上直观地反映了白云区各区域广告的分布情况。
“点击任一广告点位,工作人员可以随时了解该点位的详情,比如发生安全隐患告警的情况,全面掌握该点位户外广告的安全管理成效。”白云区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就相当于为每一块广告都编制了一份电子档案,所有涉及该广告的信息都可以通过一张图来查询。
这样的“广告招牌一张图”不仅能直观地显示广告牌的信息,还能为下阶段实施方案的编制提供参考依据,也能更直观地指导对户外广告的日常巡查检查工作,合理地分配人力物力,以更高的效率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建立档案只是第一步,广州在户外广告的管理上,积极推进问题处置工单化。广州开发“穗云城管执法”微信小程序。巡查人员在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广告招牌问题,可以随时拍照上报,系统会自动生成工单,直接派发到属地执法办。执法办接到工单提醒后,将对该问题依法整改,并上传整改后图片,由工单发起人对属地的整改情况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工单办结,实现有效闭环。
当前,广州试点在人流、车流密集区域的大型户外广告和招牌上安装了600余个无线倾角传感器,实现全天候、不间断实时监控,引入内窥镜、无人机手段针对性排查全封闭式和体量大、位置高设施,建设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智能监管系统,建立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身份标识体系,为户外广告和招牌安全管理装上“千里眼”“顺风耳”“听诊器”,提升安全监管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随着广州城市管理部门在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设置规范化管理上的持续创新与努力,广州的城市颜值与安全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科技赋能和数字化管理,不仅优化了城市景观,还增强了城市文化的传播力,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安全、美观的城市环境。广州实践证明,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设置规范化管理在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方面起重要作用。期待广州城市管理部门继续引领户外广告管理的创新潮流,为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共同推动我国城市形象与安全的全面提升。
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持续推进规范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设置管理工作,指导各地探索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各地基本构建了以专项规划作为管控依据,以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作为法治保障,以标准规范作为技术支撑,以行政审批、监督指导作为制度保障的管理体系。同时,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广告和招牌设施基本得到整治,城市空间持续净化,城市环境容貌整体提升,城市空间秩序进一步优化,城市运行安全保持稳定。
下一步各地要继续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加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持续推进规范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设置管理工作,以高水平的城市治理,优化城市空间利用,促进经济活力提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
摘自 建筑杂志社公众号